末劫收圆上理天十五至十八章
呂仙祖 降
十五、了劫
所謂「劫」,在命運的過程中就是一種變數產生的破壞或者傷害的力量。每一個人,甚至包括動植物,在其生長的過程中均會存有劫數,而每一個修道子,不論任何教門的出家眾或是在家眾,更不能避免劫數。古來修道人常有句話,謂之「兵解」,即是修道到了某種境界,而讓刀兵劫數以求解脫皮囊的束縛,此即為刀兵劫。而修道子所會遇上的劫數有:「情劫」即一般之家庭親情考、男女之情愛考;「魔考」即為自身之心魔,及外道之魔考等;其餘尚有酒色財氣、順逆等之「命遇考」,以人生順逆以考心志;「名利考」,以明悟道心;「病考」,以磨毅志。而諸般考又可以形成劫數也!
「劫數」與「考」只是名詞罷了!一般眾生謂之劫數,修進人謂之考。形成原因有二:
其一,乃為本身之因果業報所形成。因果業乃為八識中第七識意識之作用,以自身之他識而牽引累世業障而形成一波波起伏不定之命運,因而亦產生諸般劫數。吾淺舉一例而言:「某一修子在道中頗有堅誠恆修,勤持無懈無怠,此時其所具六識均有日漸淨化傾向,亦即靈性日愈圓明。但此六識乃為自我意念所可自主,而主掌業報的第七識即本此而將夙、現世業障亦一併顯現於意識之中,故成為牽引更多的業障,於是修子就會更加艱辛的面對道程,必須一關又一關的去祛除。比如說,今年遇上了家庭劫,好不容易的突破它,旋即又踫上病劫,一磨考幾年中,幾乎將道心動搖,好不容易的一一克服,又有事業、謗道的智慧考,好似整個道程中就是一連串的考關、劫數所組成。」但是,修子必須明悟,在道程中愈精修則靈性愈圓明,業力則愈緊逼,直至修道子清除它,始能順利過關,這也就是修子時常會遇上考劫的原理。因而,道中人除了潛修內性之果須勤,以大啟智慧之門外,更要兼行功德,以消除業障,減輕壓力,也才能不被業考所挫,而能完全了因業而超生了死。
其二,劫數由因緣之所交織而成。紫微斗數中會合刑沖之立論即可為因緣交織之明證。比如說,橫禍起於不測,戲水滅頂、疏忽火災,天禍風火水災、車厄血光、病磨劫厄等,幸與不幸之別,則在事故之發生是否得有助力而消弭;換言之,可得助而脫難關,則有驚無險,否則難關不脫而成厄,則成劫也。凡事均有起始,而在過程中,在週遭事務、人際關係,甚至人、事、物均為左右劫數與否。故,人一入輪迴,命中即有註定將於何時產生何種事端,然後在人生過程中,因緣牽連之會合刑沖而形成也。
所以眾生須有明悟,在人生過程中劫數隨附著輪迴果報而等候著因緣成熟而產生。修道子同樣亦在劫因公式之中,只是因為修道者一旦有劫數,容易讓人產生「拜神那麼虔誠,也是受那麼多人生苦磨」的錯覺罷了!因而吾奉勸眾生,了劫在人生過程中實為重要之過程,只要能將劫數清除則可謂有望縮短修持過程而證得大道,超生了死,回歸理天無難也。由此亦可見,「劫」阻礙之大也。
呂仙祖 降
十六、劫與道
人生在世乃由累世中善惡因緣而成輪迴之關,因此夙世慧根有助於此世道程中的智慧,即為佛家所謂「十世修成一世果」。其意乃為累世之中均積有善慧之根,而在累世積成之佛果也;換言之,佛果之成就,在此世之因緣乃由好幾世的慧根所累積,才形成此世之因緣。相對的,累世能積善慧果,則累世之中亦有可能累積惡因緣,則此惡因緣在累世輪迴之孕育下,可能演變成此世註定的劫數,那麼在此世的修道過程中就必須受到侵擾;因而渡劫與修道可是一體兩面的重要的事情了!
當今修子之中有許多困擾存在,不可否認,其中尤以受劫枉死而枉費修道前功之困擾,尤為存在已久之普遍。常有修子因先人已求道,但道程未盡全功之際罹劫受難,乃心存疑惑:「在劫者是否因有求道就可以免除枉死之禁?」尚可有:「地府抽丁,天榜掛名,而可超入天道三院再修道果?」此點絕無可能!蓋,因劫數之形成乃由累世因緣所積,亦即修成佛果仍須累世積善慧果一般;故,受劫未能安渡即為道程未盡圓滿,塵緣之因果未了,焉能超入理天聖境?此為劫數之阻礙道子返歸理天一大重要因素,亦為修道子不可不慎之處。
然則,人生於世雖知行善,但總在七情六欲未斷之中,焉能無過?而造過即有產生因緣,因緣輪迴中則亦必形成劫數,如何始能避免呢?在道程中了劫可謂一道很重要手續,亦為人人無可避免,僅為或多或少、或輕或重之分判而已。所以必須先了解劫之由來,而在人生過程中必須實踐去面對劫數。比如說,某人在修道中為了辦聖事而出遠門,卻因而受到無妄之災,如住宿處發生火災,或者車禍出事,差幸命大,脫過劫數,但身體之創傷可謂嚴重,這就是劫數。但是,很重要的一點,即是要明理,不可因而妄生謗道口業或退志,才能算是圓滿度過一劫。否則,謗道口業或者退志,則不但不算渡劫,相反的因此再造業,有可能再產生新劫數。
另外,在日常間亦有頗多之不順,比如說,身體病痛、事業運途,家庭親緣,甚至朋友事務等,均可能漸進的折磨,此均在消除累世之業障,亦是間接在弭阻劫數的產生。所以修道子必須明悟,欲證無上果,必須有累世善慧根之累積,而劫數正是阻礙修積善慧果的殺手。因而對道程中諸般突發的事件均須謹慎處理,並且智慧冷靜,堅毅的去面對它。
昔時修道者內修八佰果而要外行三千功,因內果潛修而外功不行,即要去面對劫數,一個應付不好,恐將沈淪於萬劫不復之境況。其理所及,則是修道之中,內外兼修則是修道子了劫併行,則可望順利達成最高之修道境界,免除在過程中許多波折。今時修道者,有幸躬逢大道普傳之際,能夠明悟「了劫」乃為修道不可或缺,更因道場遍佈,行功了愿亦易如反掌。故,三期末法之時,道子能得修成正覺而證無上果者,比前二期易而宏也。
呂仙祖 降
十七、三仟功八佰果
佛家主因果輪迴論,以種因必得果,三世之中過去、現今、未來而形成一個輪迴,故果報中有三時業之牽連,及過去世所種之業因在今世、來世之中形成輪迴之謂也。道家主修內性再行外功,則為自修得道,再入世行道之謂也。
儒家主天理昭昭,報應不爽,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如若未報,時辰未到也,以尊天法人之道德規範為中庸人道以警世。這些理論印證了一個人,甚或修道之士,泛言於一切眾生,在因果之中而生死輪迴,欲超脫生死必須了斷因果。
所謂三仟功八佰果即是在了斷因果的行持。三仟功屬外行之功德,依據天律所載,一道功為一千功,是以三仟功即為三道功;此在行功立德之間,各道場均有依據天律而明示功德。唯修行三仟功之間並非只記所得而已,尤在行持之中功過均須綜評;而前功不可補後過,後功必須補前過,累積而達三仟功之圓滿也。
八佰果乃謂內性之自修。但何謂一果?大體上以心性修持中除一雜念、一惡念,以至於剋制浮動心相、火性、執著、愎意等,均皆屬於一果。換言之,八佰果亦即是必須將內性的修持,由日常間的人性習慣,糾正而凝聚,使其從後天的污染蒙蔽中,再回復到先天所俱的真善美的境界。在佛家有八正道、八齋戒;在道家有五時心;儒家之定、靜、安、慮、得等,均為內修八佰果之修持心得也。
內修外行圓滿即為證道,可受天封,頒授道果神職也。在此基本概論下,如若一個修道子在一生一世之中,無法修行圓滿三仟功八佰果,則是否前功盡棄?當然不是!因為修道並無時空之分隔,亦即如業因成果不受時空所限制。一般而言,一世修成多少功多少果,均可世世生生加以累積而至三仟功八百果圓滿修成,亦即佛家所開示之「十世修成一世佛」之謂也。問題的關鍵在於生生世世可累積功果,但相同的亦將受業識因果的牽擾;有時候業識重於善慧,則生生世世善功果不但沒有精進,反而因受業識的牽掣干擾而愈墜愈深,終致墮落三塗六苦之孽海,難以自拔。是以故,一旦能夠進入道中修持,就應盡可能立志精修,以期完全了斷因果,而達到修行圓滿三仟功八佰果的境界。
在行持三仟功八佰果圓滿之際,則達證道之境界,可不受因果輪迴的干擾,再進修更深層次的道果,未始不是修道的一條捷徑,世之眾生
明乎此理也!
南海古佛 降
十八、規正儀肅
在佛堂中佛規明定禮節周全,此何以也?因為修道之謂,除明理之外,則為人處世之道須有別於眾生,庶為基本入道子所俱備之氣質。比如說,比丘、比丘尼等剃度受戒而出家,如非斷七情、戒六欲,青燈古佛唄葉梵音之修持,反而遊逸於世間,縈困於名利,或衣著打扮凡思不去,則人人側目為怪矣!故修道者必須謹守佛規道戒,言行超然於物外,一則可見修持之有素,再則亦是人倫之道也。
守規戒以為守法之基本,亦為人道之始。無方圓不成規矩,眾生群居而成社會,人際間必須有道德倫理之規範始能成為和諧進步之文明。而修道者在道程中亦應有其規範,肅禮儀乃為禮仙佛、拜聖神之虔誠。外有端肅言行,內有堅毅心志,始謂之修道也。
試觀如今末法時期道降火宅,處處均有道場,已不似古時出家修道及在家俗眾之壁壘分明,涇渭分判,故如今之修道子更須謹守規儀於言行之間也。否則在家修眾倡言推行大道,未受人覺察大道潛移默化人性,使先天墮落後天而迷於之本性,再經由大道之薰陶與冶鍊回復至性,則大道之寶貴何在?
眾生切莫以為規儀僅是小事,但如若積習成弊,則九陽、紫陽兩關仍必須作驗收也。反之,規戒能守,則道程中必定戰戰兢兢,如履薄冰,能受前賢教導而安穩直進道程。禮儀不廢,精誠所至,意念之力,亦足以剋化許多阻障。吾淺舉一例,有許多道子一心虔誠,規儀不敢輕,雖遇上許多阻障,但是憑著一顆堅誠的道心而弭消了這個阻障多有實例,如貴堂賢生洪生富東之萱親即是,(按:本案例請看七十八頁附文)故道子切宜勉之。
而鸞門諸生在道中所負責的聖業,是在與眾生面對面的入世濟渡,以作引迷入悟。因屬在家修眾,故規儀較疏,但仍不可輕忽,至少在言行之中仍須謹守規儀,否則紫陽一關仍有待驗收也。更何況鸞門與眾生接觸頻繁,如過於輕忽規儀,則與眾生何異?如此不但受眾生所輕,不易由此而得弘道之效,亦造怠慢不敬,自生業債之因。餘如各宗脈雖教義有別,修道實則無異,併此勉之也!
總此而言,須存規儀之心雖非修道者之一大關鍵,但卻是修道子最易疏忽之處,而其牽連雖非攸關修道之成敗,但其牽連而成阻礙亦是道子修道不可不注意之一也。
留言列表